理疗用体表电极分类介绍

一、按应用场景与功能分类
1. 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(NMES 电极)
- 特点: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肌肉,引发肌肉收缩,促进肌肉功能恢复。
- 结构:多为片状或矩形,面积较大,导电层均匀分布。
- 应用:
- 肌肉萎缩、术后康复(如脑卒中后肢体功能训练);
- 骨科术后肌肉力量维持(如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训练)。
2. 经皮电神经刺激电极(TENS 电极)
- 特点:采用低频脉冲电流,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,阻断疼痛信号传导。
- 结构:尺寸较小,形状多样(圆形、方形),导电层柔软贴合皮肤。
- 应用:
- 慢性疼痛管理(如腰痛、关节炎);
- 术后切口镇痛、分娩镇痛辅助。
3. 功能性电刺激电极(FES 电极)
- 特点:针对特定功能障碍设计,通过电流刺激恢复肢体运动功能(如行走、抓握)。
- 结构:多为定制化设计,可能包含多个电极片组合,适配特定肌群。
- 应用:
- 脊髓损伤患者的站立与行走辅助;
- 面瘫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重建。
4. 生物反馈电极
- 特点:兼具信号采集与刺激功能,通过监测肌肉电活动(EMG)引导患者自主控制肌肉。
- 结构:电极片搭配传感器,材质多为低阻抗导电材料。
- 应用:
- 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(如尿失禁);
- 紧张性头痛、痉挛性肌肉放松训练。
二、按结构与形态分类
1. 粘贴式电极
- 特点:背面带导电凝胶层,可直接粘贴于皮肤,使用方便,为一次性或重复使用。
- 类型:
- 一次性电极:凝胶层为水凝胶,导电均匀,适合短期使用(如医院理疗);
- 可重复使用电极:凝胶层为硅凝胶或导电橡胶,需定期涂抹导电膏,成本较低。
2. 吸附式电极
- 特点:通过负压或粘性吸附于皮肤,避免直接粘贴对敏感皮肤的刺激。
- 应用:适用于皮肤易过敏患者,或需要长时间固定的场景(如运动康复)。
3. 纽扣式电极
- 特点:通过纽扣接口与导线连接,电极片可更换,多为金属材质(如不锈钢、银 / 氯化银)。
- 应用:常用于家庭理疗仪,适合长期重复使用。
三、按材质分类
材质类型特点优缺点典型应用金属电极银 / 氯化银、不锈钢等,导电性优异,阻抗稳定。优点:导电性能好,适合高精度刺激;缺点:可能引起金属过敏。医疗级电生理监测、FES 电极导电橡胶电极橡胶基底添加导电颗粒(如碳粉),柔软可弯曲,贴合皮肤。优点:舒适性高,可重复使用;缺点:导电均匀性略差,需配合导电膏使用。家庭理疗仪、NMES 电极水凝胶电极高分子水凝胶涂层,含水量高,导电同时具有保湿作用。优点:贴合性好,无需额外导电膏;缺点:一次性使用,成本较高。TENS 电极、一次性理疗场景柔性电极石墨烯、导电聚合物等新型材料,可拉伸变形,适配复杂体表轮廓。优点:穿戴舒适,适合可穿戴设备;缺点:成本较高,技术尚在推广中。智能康复设备、运动监测电极

四、按电流类型分类
- 直流电电极:用于离子导入疗法(如药物经皮吸收),电极分正负两极,需注意极性区分。
- 交流电电极:用于中频电疗(如干扰电、调制中频),无极性限制,刺激深度更深。
- 脉冲电电极:涵盖低频(TENS)、高频脉冲,波形多样(方波、三角波等),适配不同治疗目标。
五、特殊用途电极
- 儿童专用电极:尺寸更小,材质更温和,减少对儿童皮肤的刺激。
- 防水电极:采用特殊涂层,可用于水下理疗(如水中康复训练)。
- 针灸式电极:结合传统针灸理论,电极尖端模拟毫针,用于电针疗法。
六、使用注意事项(延伸内容)
- 皮肤兼容性:敏感皮肤建议选择水凝胶或低过敏材质电极,避免长时间粘贴导致红肿。
- 电极更换周期:一次性电极建议每 1-2 周更换,可重复使用电极需定期清洁导电层并补充导电膏。
- 安全规范:避免电极直接贴于心脏、颈动脉窦等敏感部位,孕妇腹部禁用。
通过以上分类,可帮助用户根据理疗目标(如止痛、肌肉康复、功能重建)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体表电极,同时了解材质与结构对疗效和舒适性的影响。
严格的市场保护,终身的售后服务,足够的利润空间